神与华夏文明交集探究系列1:华人思想之根上帝

  • Updated
  • Posted in 博客
  • Tagged as
  • 1 min read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华夏子孙是否和圣经中出现的唯一自有永有者“耶和华”有过交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起源,唯有汉文化在千年的风雨飘摇之下,成为唯一幸存者,至今仍然在东亚乃至世界文化中不可替代。中华文化起源是否和圣经中的造物主有关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几部经典内容和圣经内容对比来追溯,华夏文明与造物主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连接。相信大家在读完以下内容之后会发现,拨除历代人为的加注和混淆,华人的思想之根,华夏文化的精髓原来就在出于这位造物主。他已经默默地关注了我们这个民族5000多年之久。

 

我们先来看中国对于“上帝”的理解。在古代中国的原始神话和宗教体系中,上帝指的是至上神,意味着“最高的主宰”,是中国君主天子)所祭拜的至上神,又称为天帝、昊皇天、皇天上帝。北京天坛祈年殿即为历代君主祭祀上帝之处,内供奉有昊天上帝的神位。上帝一词在古籍中首先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周朝的甲骨文。在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尚书》中上帝一词出现了32次,在《诗经》中出现了24次。孔子编撰的《礼记》行于周朝,承袭自夏商,中心就是祭祀之礼,这部书就相当于《圣经》中的《利未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上帝的祭祀和敬拜遵从一直是古代华夏文明的核心。那么,古人对于这位“上帝”的理解和圣经中的耶和华神是否相同?

我们再拿《尚书》来举例。这部书是先秦时代政事文献的汇编,是上古以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进行布告以及对话的实录。 由孔子编纂而成,虽然记录的内容早于儒家思想的形成,但因为其中的思想极大影响到了儒家思想起源所以将其归入儒家经典《四书》当中。那么在《尚书》中尧舜,周天子等古代君王是怎样谈论江山社稷和上帝的关系的呢?在关于洪水之后的治理讨论中,大禹说:“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意思就是:依靠带着上帝的旨意来到的贤德之人,上帝就会不断地赐福给你幸福和祥瑞。这样的教导是不是和旧约中以色列的君王要听从神的灵同在的祭司们的教导才能得到福分是一样的道理呢?(出处:尚书 虞书·益稷)

而在周成王论到商的灭亡原因时,他说是因为“纣王不明白神的旨意,放纵私欲,不顾天意和民困,因此失去了神的保护”。

原文如下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诞淫厥泆,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出处: 《尚书.多士》)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最初的统治者早已把国家的命运和是否明白遵守上帝的旨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与旧约中重点提到的君王如果顺从神的旨意,举国都将得到神的祝福。而如果不遵从就会遭来国家灭亡,民族被掳掠的命运是相同的。

另外,孔子一生的梦想是“克己复礼”。那么,对中国人最重要的礼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祭祀之礼”。从《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君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行各样祭祀的礼仪。比如禹在成为王的仪式上首先献上的烟祭,就是用烧柴生烟,再加上牲畜,味达上天,上帝悦纳。 如果不烧烟祭而求福,会遭受到天祸。 这是不是类似于以色列人献上祭物之前一定要烧香。等到烟气上腾再献上其他的祭物给神的顺序呢?(利16:11-13)先祖重视祭祀之礼,绝不是出于迷信,而是为了能够与神沟通,打造和神的亲密关系。和圣经中撒母耳说到神最看重的的是人献祭时候顺服诚实的心,而不是祭物本身。(撒上15:22-23) 孔子也曾对他的弟子子贡说:“你爱的是祭祀的羊,我爱的是祭祀之礼。

古代先贤追求的智慧能力是不同于地上的“术”,而是从上帝而来的智慧。这种智慧在老子的著书中就成为“道”。 也足以见古代先贤求道的心。这或许也是华夏文明能够长存的原因吧。